查看原文
其他

为把学生拉回讲台 80后大学老师穿龙袍上课:不让学生打瞌睡是个难题

2017-03-09 综合 募格学术

本文整理自澎湃新闻,厦门日报

3月7日,一组图片在网上引起不小的轰动:一位老师穿着清代龙袍给学生上课,背后的PPT上写着“道光皇帝的自述”。

 

这位让学生惊呼“厉害了,我的老师”“老师就要登基了,我好紧张”的新晋网红,就是集美大学思政教学部的80后老师董立功,他的主要课程为“中国近代史纲要”。

 

在集美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堂上,教师董立功身着龙袍,以道光皇帝的视角,“自述”他所经历的鸦片战争。他的“龙袍照”被学生们上传到网络后引发热议: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为艺术;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哗众取宠的举动;也有人认为这是用心对待教学的表现。面对众说纷纭,董立功有哪些回应?他穿龙袍上课的初衷又是什么?针对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集美大学思政部的董立功老师。


 “道光皇帝”的自述

初衷:想把学生从手机旁拉回讲台  

董立功穿龙袍上课,有人夸赞他用心对待教学,有人认为他有哗众取宠之嫌,而他自己把这次授课定义为“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”。


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公共必修课,除了历史系的学生,其他专业都要上。“必修课选逃,选修课必逃”,很多人逃课,来上课的同学也是昏昏欲睡,提不起兴趣。自去年9月份到集大以后,董立功一直试图改变这种局面。

 

“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,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,这样的知识传授没有意义。”董立功认为,学生不听课,一定是老师出了问题。于是,他给自己出了一个考题:如何把学生从睡梦中和手机上拉回到讲台?

 

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,思想政治课大多是照本宣科。而在董立功看来,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在内的思政课程很重要,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。

 

为此,董立功做了许多尝试。他从学生的需求入手,想找到“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”,去年秋季,他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五六百个学生,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“看视频”。于是他投其所好,结合每节课的内容,播放相关主题的电影,但时间久了,学生感到视觉疲劳,又“回归”了手机屏幕。


之后他又使出了第二招:建立qq群与学生实时互动问答,让同学们在群里提历史问题,由他来解答,在刚开始一两天里,同学们还比较有热情,结果没过几天,QQ群就变成了表情包大比拼的平台。董立功又在微博上开帖子,让同学们留言,他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讨论,但是看的人不少,留言的寥寥无几。

突破:以清帝自白切入大历史事件

董立功平时喜欢看历史类电视剧,像《康熙王朝》、《雍正王朝》,就想能不能通过让同学们表演历史剧来提高兴趣。董立功第一时间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,妻子投了反对票:“你这是哗众取宠呢!”董立功不死心,又向思政部领导请命,领导同意了,并支持其向市社科联申报“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时效性研究”的课题。去年11月,他的课题获厦门市社科联批准通过,于是获批了一些经费。有经费后,董立功便购置了一件龙袍和几件清朝的官服。


“道光皇帝”的简历


本学期初,在备课鸦片战争时,董立功觉得教科书上道光的形象太单薄、太脸谱化,“从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去销烟开始,到1842年《南京条约》的签订,整个过程跟道光都有关系,他实际上参与了每一个环节。在鸦片战争中,道光的态度一直在变,有时主战有时主和,他最初对林则徐的备战工作十分满意,批示道:以逸待劳,以主待客,英夷又有何计可施?后来镇海、定海相继失陷,英军兵临南京城下,道光软弱了,才签订了《南京条约》。为什么他的态度一直在变?因为前线传来的奏报经常谎报军情,打败了上报时说打胜了,影响了他的判断。”


董立功突然想起了那件龙袍,“如果我来扮演道光皇帝,从他的视角切入,来讲述从他1820年登基到1850年去世这30年的中国,同学们会不会感兴趣?”于是,在搜集了很多道光的资料后,他写了一个脚本,“道光皇帝的自述”,并做了教学用的PPT。


 董立功教学PPT截图


“今天我要以道光皇帝的身份,讲述大清的衰败史。”3月7日,董立功把龙袍放在袋子里,还盖上了报纸,防止被路人看到。到了课堂,学生们也不知道他拿的是什么,到快上课的时候,他对学生们说:“今天我要扮演道光。”学生们也不觉得惊讶。直到他穿上龙袍,学生们才开始惊讶,接着鼓掌,整整一堂课都没人玩手机。当天董立功穿了两次龙袍,共上了四节课,约300人见证了他身着龙袍上课。


董立功教学PPT截图


那么,这种尝试会不会在学生的新鲜劲过后就失效呢?董立功说,思政课还是以内容为主,“我如果每周都穿龙袍讲课,那不真成了哗众取宠吗?”董立功介绍,寒假期间,他已经写了洋务运动、戊戌变法、新文化运动三个剧本,接下来会让学生穿上清代服装,扮演洋务运动中的曾国藩和李鸿章、“戊戌变法”中的康有为和梁启超,让他们在演戏中了解历史。这样的表演作业一学期有三次,分数占期末总成绩的40%。

解读:“教学改革的尝试”

董立功将自己穿龙袍讲课定义为“教学改革的尝试”。为什么一定要穿龙袍?他觉得,如果穿着普通的衣服去讲,或许学生们也会认真听,但是注意力不会那么集中。他想通过这次“改革”,让他的几百名学生关注历史课,把注意力从手机屏幕转移到讲台。而龙袍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这个效果,“至少前面五分钟,学生的注意力不会离开我。可是一节课有四十五分钟,不能光抓住前五分钟,后面的四十分钟怎么讲好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
他希望这种源于教材、又在教材基础上有所拓展的教学内容,配合这种教学方式,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: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?是因为武器不够好?那么到了甲午战争时,武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洋务运动得到了解决,亚洲第一、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为什么还是败给了日本?


董立功认为,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不仅仅是要告诉学生某些史实,“现在的资讯这么发达,他们获得史实的途径太多了。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递一种全面、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思维,当你在看到某些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候,你会运用学到的思维去分析、判断一些问题。这才是教学的目的。”


今年年初湖北荆门穿龙袍上课的学生


对于“网红教师”的标签,董立功不太认同。“今年年初湖北荆州有个学生穿着龙袍去上课,去食堂打饭,也成为了网红。然而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以外,他可能留下的东西就不多了。我如果仅仅是满足于成为别人的谈资,成为一个网红,那我觉得自己有点肤浅了。”


“我之所以进行这种教学改革尝试,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到当时的历史场景,切身感受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。之前能想到的就是在校内会产生影响,但没想到后来影响远远超出校园。”董立功觉得,教学改革的尝试需要根据学生们的需求来调整,他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人、所有高校,所以不能作为一种模式去推广。


“目前尝试可能是收到了还不错的效果,但是网上的质疑,比如说能学生的热度能持续多久?我自己也在很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。我不可能每节课都穿龙袍,下节课龙袍没有了,我怎么继续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?这才是更艰巨的任务。”

链接:“我总是喜欢唱反调”

1980年出生的董立功,本硕博都就读于厦大历史系。在许多人看来,他喜欢写时评,是一个想法大胆犀利、善于创新的人。他自己也坦承:“我总是喜欢唱反调。”


董立功


他曾在博客上发表一篇名为《拍照点名不是治理大学生逃课的灵丹妙药》的时评,他认为学生不听课,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;2012年9月,他和另一位厦大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他们一反“方便面是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”的论断,提出上世纪20年代厦门就生产出了方便面;今年2月14日,他还发表文章,认为连江祭海古坛所祀之神不是妈祖,而是南海神;他甚至指出了《辞海》的两处错误。

 

这大概是一种“职业病”。“我喜欢从别人的对立面思考问题。”董立功说,学历史的人都习惯考证,从文献里挖掘真相,而提出新观点,相比印证旧观点更有意义。

募格编辑

开学之际,我们为各位忙于论文的小伙伴准备了一份优惠福利——原价300元的英文论文润色服务,现在只需49元即可入手;订单支付后,还有100%红包返现的惊喜等着你,最高可返25元!有需要的同学不要错过喔。


活动时间:2017年2月27日—3月10日


抢购方式: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,或点击阅读原文,进入店铺进行购买。



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

您也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